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1868年中国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上海,从此改变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末代皇帝》溥仪骑自行车 当今社会交通的发展,彻底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较低的层面上,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早已被电动汽车和摩托车取代的自行

《末代皇帝》溥仪骑自行车

当今社会交通的发展,彻底缩短了时空距离,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较低的层面上,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早已被电动汽车和摩托车取代的自行车,再次对大众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在老年人的心目中,自行车在 80 年代和 1990 年代仍然非常昂贵。就在一百年前,当自行车刚刚进入中国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两个轮子改变了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1、异物首次出现在上海

自行车在中国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1868年,上海开埠26年后,中国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上海街头。 “一个人坐在车里,一个轮子在前面,另一个轮子在后面。 go”。人们觉得它很新,更不用说我们中国了。当时,从全球范围来看,自行车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交通工具。

末代皇帝溥仪骑的自行车

1868 年的上海,只有几辆自行车。能够拥有自行车的都是居住在上海的西方人。中国人还没有“资格”拥有自行车。再过30年,1897年,上海也只有几百辆自行车,也有外国人才在中国生活。人们惊讶于为什么人们会骑在两个平行的轮子上而不会摔倒。当时的文人还写了油诗来形容自行车,如“连两轮来回,不用踩防尘”。就诗歌本身而言,没有文采,却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自行车的好奇和热爱。

1897 年英国生产的女式自行车

1897 年,上海租界的西方人在上海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以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在位 60 周年。同时,1897年,三个英国人骑着自行车从伦敦远道而来,抵达上海。这两件事都和自行车有关,于是上海掀起了自行车热。中国人从来没有想过,骑自行车可以穿越山海之间的距离,从伦敦到中国,这无疑颠覆了人们对空间距离的认知。从那时起,上海的中国人也开始购买自行车。

2.文明进步的象征

自行车作为一种新颖、珍贵、稀有的物件,对于中国人来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于中国人追自行车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原因。

当时上海的主城区以租界为主。行人、公共电车和汽车已经封锁了有限的街道空间。没有好的技术,就不可能在拥挤的道路上骑自行车。在这样的条件下,上海的很多公园都成了人们练习自行车的好地方。

民国时期的上海南京路

在美丽的公园里,富家子弟往往热衷于骑自行车。那时的自行车就像今天的奔驰。他们在公园里骑自行车追逐打架,有时还举行自行车比赛。其实,能买得起自行车,能在公园里练功,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自行车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阶级划分的重要标志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园

自行车作为西方的新生事物,无疑是西方文化和先进文明的代表。当时,甚至还有很多赞美自行车的寓言。比如有人问老农,为什么水车也需要农夫的脚才能动,却不能像自行车一样动。老农居然回答说,这就是中国不如西方的原因。其实,在今天看来,水车和自行车是互不相关的东西,但在当时却被视为中国落后的象征。

还有一个在西方文学馆任教的老师的故事。他看到很多年轻人在街上骑自行车。他觉得如果他不会骑自行车,他会被学生嘲笑。然后他花了很多精力去练习骑术。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自行车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就像苹果电脑在中国的地位一样。

3、自行车的普及与上海社会的现代化

进入民国后,上海的自行车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少女学生也开始骑自行车或上学,使用到上海的电报局、邮局、公安局等为了出行方便,局等公共机构也开始大量采购公务用自行车。据统计,1927年的上海,已有自行车; 8年后的1935年,上海的自行车数量达到了1辆以上;到战后的 1947 年,已有近 20 万辆自行车。与1897年的数百辆自行车相比,上海的自行车数量在短短40多年间增长了数百倍。

大量公职人员开始使用自行车

自行车的规模之所以能在上海迅速发展,除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追求,也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上海开放初期,说它是步行城市一点也不为过,但20世纪初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区的快速扩张和上海城区的划分。领域。原有的商住区不分离。城市布局正逐步向商民分开的现代城市转变。城市地区的扩大和城市地区的分化,使得人们在出行时越来越依赖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自行车从最初的高档奢侈品逐渐变成了普通上班族买得起的东西。物,自然促进了自行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可以说,自行车在上海的出行和普及,不仅是西方文明入侵的产物,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结果。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shjjyjzz.cn/zonghexinwen/2021/0813/1132.html



上一篇:一个非省会城市,新机场与北京、上海等级相当
下一篇: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5分 上海印发气象服务保障

上海经济研究投稿 | 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 上海经济研究版面费 | 上海经济研究论文发表 | 上海经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