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年近古稀移居上海的吴昌硕,何以扛起海派艺坛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吴昌硕自画像 提及海派艺术,诗书画印俱佳的吴昌硕,是公认的一面旗帜。而人们或许并不知道,1912年,吴昌硕是以年近古稀的高龄正式移居上海的。在上海,凭借 “昌硕”二字行世

吴昌硕自画像

提及海派艺术,诗书画印俱佳的吴昌硕,是公认的一面旗帜。而人们或许并不知道,1912年,吴昌硕是以年近古稀的高龄正式移居上海的。在上海,凭借 “昌硕”二字行世的他,可以说才真正成为了吴昌硕,并由此完成从艺术大家向海派艺坛旗帜性人物的嬗变。

正于中华艺术宫举办的“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特展,首次聚焦吴昌硕与上海这一主题,被认为具有开创意义。展览集结吴昌硕代表作品百余件,举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上海博物馆、(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上海中国画院等长三角文博机构藏品之合力,为吴昌硕艺术给出全面的 “画像”。展品除了书画印作品,还包括书信与文房四宝,以少而精的原则,呈现尽可能广阔的覆盖面;其中不少作品难得一见,例如吴昌硕最大尺幅的人物画,老虎、仙鹤、猫、鹿等动物画,以及长达八米的楷书及卷轴山水画等。

从吴昌硕艺术转变的轨迹中,人们能够看到一代宗师的个人传奇怎样与海上画派崛起、上海成为中国近代书画中心的历程交织成一股洪流,也能够更加深味海派艺术之魅力。

吴昌硕《墨猫》

艺术上的“暮年变法”,折射吴昌硕在上海绽放的璀璨光芒

从家乡安吉走向湖州、杭州、嘉兴、苏州,最终选择扎根上海,吴昌硕已经68岁了。正是在上海这座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他完成了艺术上的“暮年变法”,擎起海派艺坛大旗,凸显了海派文化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精神。吴昌硕这种“暮年变法”在传统的文人泼墨大写意中,参以酣畅淋漓、郁勃阳刚的金石笔法,糅合进西洋红等鲜艳夺目色彩,强化视觉效果,最终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风格。这种画派被吴昌硕的学生陈师曾称为“红花墨叶派”,由此也影响了齐白石画风。

吴昌硕《粗枝大叶图》

此次展出的吴昌硕83岁时所绘的藤本芙蓉《粗枝大叶图》,就是其纯熟艺术风格的代表,上世纪30年代曾在莱比锡国际艺术展中摘得银奖,也曾于1984年登上邮电部发行的《吴昌硕作品选》特种邮票。只见画中两根墨线藤条自上而泻,多朵饱满的红白芙蓉错落有致在众多墨叶的拥簇下呈斜Z字盛放,右下几笔枯迹似带动着巨花大叶在风中微荡。芙蓉花是木本植物,吴昌硕此前画过不少,在这幅画中,他却突发奇想,将芙蓉花想象成了藤本植物,粗藤与书法线条般笔墨产生的风动摇曳效果精彩极了。这种酣畅饱满的强烈动势,正应了画上所题的“粗枝大叶,拒霜魄力”。

吴昌硕《达摩像》

一幅高约1.5米的红衣达摩像,是其平生所作最大的人物画。借这幅画,彼时定居上海不久的吴昌硕是在吐露心迹,达摩一苇渡江、九年面壁修法的决心,正是其准备开创 “霞红海碧”之新局面的决心。画中达摩的红色袈裟以朱砂涂就,最令人拍案称绝的,是以潇洒又厚实的中锋石鼓线条挥就的几条衣纹,果断又醇韵十足。

“食金石力,养草木心”,吴昌硕84岁时赠予弟子王个簃的这幅隶书四言联,很能说明他的艺术主张与教育行路方向,此次展览的名称亦得源于此。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昌硕曾孙吴越告诉记者,所谓金石力,指的是钟鼎上的金文与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是由传统而来的学养;草木心,指的则是对于百姓生活与自然的观照。此二者并重,使得吴昌硕在世俗和传统间找到可相通处,以传统文化的智慧去体察现实生活、人的真情实感,从此与海派绘画共同成长。

吴昌硕书法

以吴昌硕为核心的大师级艺术团队,共同掀开海派书画的壮丽篇章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早在定居上海之前,吴昌硕就时常往来上海,与这座城市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1890年前后曾短暂居于浦东。暮年立足上海,吴昌硕更不仅仅作为艺术大家个体而存在,还打造出一个大师级艺术团队,开创了近代中国美术史大师辈出、成就卓然的重要时期。他一人培养的大师级人物就包括陈半丁、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钱瘦铁、诸乐三、王个簃等。

展览中有不少作品都为观众展开吴昌硕和他的海派朋友圈。王一亭就是其中“出镜率”颇高的一位,他是吴昌硕“道缘亦随”的知音——正是王一亭力邀吴昌硕“移家海上”,最终定居山西北路上的吉庆里,并给予他生活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他们也同为豫园书画善会的主要创办者,这是海派画坛第一个以书画义卖慈善济世的组织。“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78岁的吴昌硕为王一亭题写的这幅行书五言联,成为其书法代表作,道出一生的体悟,也寄托了两人在尘世间所建立的“至情”。吴昌硕80岁那年,留下了一幅与王一亭合作的《寿鹤图》,“寿”字是吴昌硕写的,石鼓线条如千年古藤,百折不挠,“寿”字之下朴拙传神的回头鹤,则出自王一亭之手,以示贺寿之敬。此后,王一亭还曾为吴昌硕画了《香阿姐》(“香阿姐”为吴昌硕的小名),吴昌硕在这幅画上进而以长题书就自己的一生。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shjjyjzz.cn/zonghexinwen/2021/0301/691.html



上一篇:上海做强做优“五型经济”,龚正:集聚更多国
下一篇:中高端人才最新就业数据:上海新发职位最多 金

上海经济研究投稿 | 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 上海经济研究版面费 | 上海经济研究论文发表 | 上海经济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