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经济研究》栏目设[09/01]
- · 《上海经济研究》数据库[09/01]
- · 《上海经济研究》收稿方[09/01]
- · 《上海经济研究》投稿方[09/01]
- · 《上海经济研究》征稿要[09/01]
- · 《上海经济研究》刊物宗[09/01]
为了这场学术论坛,上海财经大学发出了“全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这场学术论坛在学校里貌似平常,可上海财经大学却发出了“全校总动员”-- 12月6日,上海财大举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将开幕。屈指一算,距离12月1日国家下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
这场学术论坛在学校里貌似平常,可上海财经大学却发出了“全校总动员”--
12月6日,上海财大举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将开幕。屈指一算,距离12月1日国家下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才6天。
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这场国际性学术论坛吸引了包括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海内外学界大咖与会,堪称“群贤毕至”。
不过,在会议筹备最后阶段,校方通过广而告之的方式,呼吁全校师生“若有时间,都可以去论坛现场听一听”--这则温馨提醒,用意并不仅仅是冲着来访的名家,而是传递着上海财大在人才培养上的全新思考。
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一美好的愿景如何“落子”?如何让更多身处高校的教师、学生主动了解国家急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在校方看来,无论是老师和学生,要让他们把更多课题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需要“牵引”。
在上海财大,顺着此次学术论坛的消息,我们找到了承担这一“牵引”功能的源头--智库。
据了解,承办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力之一,正是校内新建的高端智库--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涛开门见山:“智库不仅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想库,也是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急需、开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新阵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沪高校如何整合现有的办学资源,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
带着全校师生加速奔跑,把更多课题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上海财大,很多欣喜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大半年。
长三角一体化是全新部署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在一体化发展中会出现什么新的情况,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解决方案在哪里?
无论是术业有专攻的教师,还是刚刚接触财经专业课程的在校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都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
今年4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在上海财大揭牌成立。这一全新打造的智库不仅汇聚了学校金融、经济、会计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整合学校智力资源、放大育人效应,也逐步纳入校方考量。
今年国庆后,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开设“智库通识”课程班,随后,40多名师生开启了一次全新尝试:把课堂搬到长三角这片改革的热土上。
在苏州市相城区,师生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田野调查。到当地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考察,老师和学生们一边听来自一线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发社区在产业、交通、公共配套等方面的规划,一边现场思考、提问。
“这次做田野调查的学生里,有一些是刚入学不久的本科生。要让他们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目前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老师上课更有效的方式,是请当事人讲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和学生一起做田野调查的许涛,难忘当天调研的场景:学生的表现大大超出老师的预期。
比如,有的学生现场提问,“难”住了当地的村干部,由于校方表明这不是普通走访、而是上课,村干部谨慎地表示,要回去以后研究一下,给出更准确的答复。
当天,还有一位学生的发言,也让人难忘。原来,这名本科生刚入学不久,是从四川一个贫困县考到上海财大的农村学生。在详细听了苏州市相城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后,他的发言不是提问,而是表达了内心的感想:大学毕业以后回家乡,把更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站在一边的老师们不仅为这位同学点赞,他们对这位学生的“潜台词”心领神会:把课堂搬到长三角这片热土上,很多学生尚未接触专业知识,但已经主动切入了城市群研究、区域经济研究的学习场域。
文章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网址: http://www.shjjyjzz.cn/zonghexinwen/2020/1003/457.html
上一篇: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执法办案推进大会
下一篇:阿根廷“老外” 他爱研究上海话